报告时间:2023年10月08 到 2023年12月11日
1 人才培训进展
1.1 企业现场培训,
关键效果:11个城市102名工程师
在广东、江苏和浙江三个省份的11个城市中,选择了重点的13家企业开展专业性极强的应对气候变化人才技术培训。
培训共吸引了102名气候变化专项人才,涉及的企业职位包括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生产经理、能源部经理、工程师、设备部经理和生产班组长等。这些参与者的高级别和多样性使得本培训知识内容能对企业的日常生产产生真正的影响,提升企业这些关键人员在气候变化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决心。
下图是本项目专家在广州某企业开展现场技术培训的照片。
1.2 集中现场培训,
关键效果:26名纺织行业专业技术人员
12月4日,本项目与广东省纺织丝绸协会联合举办了一场专门针对纺织行业的培训活动。这次活动特别邀请了26位在纺织行业内从事碳排放核算、绿色工厂评估、能源效率评估、节能评估、水平衡评估以及环境应急响应等领域的青年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
这次培训的重点在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参与者不仅能够了解到最新的行业趋势和政策要求,还能够学习到实用的技术和方法,帮助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更有效地实施气候变化应对措施。
2 人才培训教材和技术内容开发进展
关键效果:考察开发5项关键技术
本期技术培训深入到新兴技术层面。对五项关键的新兴技术进行深入的技术考察和研讨,这些技术包括:
1. 氢能热利用技术
2. 生物质气化清洁利用技术
3. 定型机尾气精确湿度温度控制技术
4. 智能工厂技术
5. 天然气热气燃烧技术
3 纺织行业品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关键效果:开展品牌人才培训合作
本项目于10月18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了针对纺织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圆桌闭门会议。此次会议汇聚了七个国际品牌在中国区的可持续发展负责人,共同探讨了纺织行业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及应对策略。
与会各方达成了一致意向,即在2024年继续深化人才培养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的培训工作。此举旨在通过教育和培训,加强行业内部对于气候变化的认识,从而共同推进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行动。
亚洲纺织气候人才项目2024年上半年计划
报告时间:2023年12月11 到 2023年6月30日
1 人才培训计划
1.1 企业现场培训
企业现场培训对于纺织行业的企业来说起着直接而显著的助益作用。不仅涵盖了企业的广泛员工群体,而且能够根据具体的企业环境和需求进行量身定制,这种培训模式直接在企业现场进行,使员工能够在熟悉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并且能够立即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一积极趋势,计划在本期项目下半段继续开展针对现场人员的培训活动。目标是覆盖约30家企业,大约300名员工。
1.2 集中现场培训
计划组织至少2次集中的现场人才培训,培训人数在100人左右。
2 人才培训教材和技术内容第三期开发
本项目的培训课程设计呈递进式深化,旨在全面提升参与者的专业能力。第三阶段的培训内容转向技术层面,特别是新兴和前沿技术的探讨。这一阶段将详细介绍织造、印染、通用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等四个关键领域,并配合相关的应用工具进行实践操作训练。此结构旨在确保参与者能够从基础到高级,全方位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深度纺织行业品牌合作和探索政府部门和协会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本项目致力于不断强化和优化品牌合作,同时,计划积极探索与地方政府及相关协会的合作机会。
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的单位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的双碳研究中心,广东省纺织行业协会,以及江苏省苏州市地方政府。
4 加强在线管理平台的用户参与度与体验
本期项目将重点加强在线培训及知识共享平台的交互性和用户体验,特别是在移动端应用上的创新和优化。我们计划引入短视频案例分析等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动态、直观的方式呈现学习材料,从而增强学习者的参与感和信息吸收效率。